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观察

那些“慢就业”的95后想停下来好好想想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8-12 作者:网络 浏览量:

  “为谁而学?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即使是一个符合中国典型“优秀”标准的大学生,也未必能清晰地给出答案。但多数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选择扔掉了这些困惑的谜团,在“毕业即失业”、“不就业等于啃老族”、“不工作就是没责任感”等舆论的高压下,直接接纳社会的规则与诱惑。

  “毕业后就一定要立刻就业吗?”带着疑问与迷惘上路,一些90后、95后毕业生或去贫困地区支教,甚至就回到家乡继续思考探索,同时也将新的疑问抛回社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对“慢就业”的学生们多些包容,多些鼓励?

  “这一年,我去云南贫困县支教”

  “从小学到高中,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好好学习挣大钱,但本科毕业后,我希望自己能先去云南支教一年,来体会人生能有多么多元化。”北大历史学系毕业生刘书函(化名)告诉记者,大学期间她认识了很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师兄师姐,他们分享的经历和感触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出于社会责任感,我不想仅仅满足于听故事,我想要去尽自己所能带来一些改变。”

  “以前总在书本上看到说要大力支援西部,但需要支援的西部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想去看看。”刘书函毕业后来到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弥渡县,一年里她去了很多村镇,和当地老师一样完成上课、早读、晚读、晚自习、宿舍监察等工作,“一些学生的家庭贫困真的超出我的想象,甚至有的家庭因为火灾一个青壮年劳动力都没有,像来自牛街、德苴这些乡镇的学生即使坐车也得自己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我开始有意识关注国家扶贫政策,特别迫切地想要改变他们的境遇。”

  “最让我感慨的是我的学生里有一个是他们村子里唯一考上高中的,他是全村的骄傲和希望,然而以他现在的成绩未必考得上大学。这就是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水平。”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教育改变命运,刘书函中途还带学生回了一次北大参加西部愿望游学活动,“但名额只有八个,只能在全校范围内海选面试,最后选上来的同学望着我说,班级里的同学都让他们珍惜机会,回来跟没去成的人好好讲讲,也算圆了他们的一个北大梦,我当时觉得很心酸。”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