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观察

请冷静!新陷阱又来了!一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

来源:上海人才网(官网) 时间:2017-08-12 作者:上海人才网(官网) 浏览量: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生活中这些骗局需警惕:

1. ATM机骗局

骗子引诱不懂英文的受害人进入ATM机英文界面,闭口不提转账,而是让对方输入“工号”等形式的数字,但这个“工号”实际为转账金额。

2. iphone7低价陷阱

声称提供iPhone7的价格比官方售价低400元人民币,且承诺比正常发售时间早。利用部分人急于拿到新手机的心理,骗其打钱到指定账号,在确认订单号时就失去联系。

3. “拼单买水果”骗局

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了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4. “1元购”

这些网络平台号称“投入一元钱”可博得“宝马”轿车、“iphone”手机等热销产品。实际上,这种“一元购”站内后台可以指定中奖人,购买人数不够的时候甚至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也就是说,你可能跟一群机器人“抢”商品。

5. “免费帮清洗油烟机”

自称大型电商平台工作人员,以提供“免费帮清洗油烟机”服务为由套取信任,再以“买产品立即返现金”“买产品就送加油卡”等方式推销产品,在得手后便立即“人间蒸发”。

6. 街头抽奖猫腻

自称通讯公司的推广活动,号称百发百中,根据奖券领取礼品,领取礼品的同时支付相关费用。

7. 招嫖信息诈骗

骗子把微信演变成诈骗平台,以提供“招嫖”、“特殊服务”为幌子,利用美女照片作为微信头像,对一些空虚寂寞之人趁机下手。

8. 王总换手机号了

骗子通过不确定的途径,向王总的手机植入了木马病毒。使得王总的手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自动向通讯录里名单群发短信。通过呼叫转移,使新号码自动转到王总原来的手机,这样王总还是那个王总,骗子也取得了信任。

9. 代购诈骗

这类诈骗,往往是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诱我们代购。一旦我们付了代购款,诈骗分子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的理由要我们加付“关税”,最终我们付了钱,货也收不到。

10. 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

所谓的银行卡其实是骗子用没有激活的信用卡磁条复制出的伪卡,其账户为骗子的私人账户。骗子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认定人们会为了几十万的“余额”舍得花五千块钱“激活”这张卡,其实钱已经打到了骗子的账户上。

11. “免费掏耳”

骗子声称“免费掏耳”,在给人掏耳的过程中,趁机将用蜂蜡做成的“耳结石”投入耳中,然后再给人掏出来。根据掏出的耳结石大小,向被掏耳的人收取费用。

12. 朋友圈“性格测试”

我是***,直觉准到爆、判断力超强...”,这类性格测试其实是某个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微信号登录后,泄露隐私。

防诈骗需谨记:

6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8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