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们口中的“米菩萨”,87岁高龄,穿35元衣服,喂饱8亿人!
来源:上海人才网(官网)
时间:2017-10-29
作者:上海人才网(官网)
浏览量:
他今年已经87岁高龄,
穿35元的衬衫,
捐献20万人民币鼓励莘莘学子,
喂饱8亿人……
他一辈子都在和水稻打交道,
为解决人们的生计奔波。
是人们口中的“米菩萨”,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前些日子,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微博,
袁隆平,
研发的“海水稻”试种成功,
最高亩产620.95公斤。
简单来说,
海水现在也可以种水稻了。
很多人都知道盐碱地,
盐碱地连种树都很困难,
更别提种粮食了。
现在在全世界142.5亿亩盐碱地,
而在我国,
这个数字是15亿亩。
这意味着在我们国家有限的耕地面积上,
有15亿亩是不能种粮食的。
但87岁的袁隆平做到了!
将盐碱地“变废为宝”。
如果能将袁老的海水稻技术推广,
按亩产300公斤保守估计,
年产量至少能养活8000万人。
87岁的袁老留给人的身影,
总是步履匆匆弯腰穿梭在稻田之中,
我们似乎早习惯了他填饱全球十几亿人肚子的成就。
他常年穿着35块钱的衬衫,
如果你在田间碰见他,
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农。
在他位于青岛的“豪宅”里,
袁老并没有在这里享受安逸,
却是将它全部用来搞科研。
把“豪宅别墅”当成“田间地头”,
就是在这样的“豪宅”里,
袁隆平的“海水稻”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些人和事,永远不应该被淡忘。
1953年8月,
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教书,
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
来到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待,
就是16年期间他经历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
眼看一个个因饥荒水肿的病人倒下,
他辗转反侧。
为了解决饥荒,
他夜不能寐,
苦苦寻找,
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奈何事情没有进展的那么顺利,
他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植株,
可是他的试验田却被人蓄意破坏,
5年付出付之东流。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继续往前走,
袁隆平哭着从田埂边的污泥里,
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继续干活。
1970年,试验田所在县城发生7.2级地震,
人们纷纷撤离,
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
“我的试验田就在这,我往哪走?”
阵阵余震里,
他在田边搭了个棚子继续研究,
他研究出了“野败”,
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正是有了“野败”
才有了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
“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说道。
当外国人听闻中国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质疑、震惊…
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
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
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年轻时的袁隆平
2006年,他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被提名诺贝尔奖。
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章,
但他本人却没有被各种荣誉堆得高高在上,
坚持在一线做科研。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
“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他很抠门,
扎一根10块钱的街边领带就出席重要会议。
他“大手大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他的1.5万美金他全都拿出来。
成立杂交水稻基金,
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袁隆平就是这样朴实的米菩萨,
其实我感觉袁老研究水稻,
除了大爱之外,
在他身体里一定还住着一个精益求精的灵魂。
而在佛家眼里,
这种对善法的不懈追求,
叫“精进”。
《五蕴论》中说:
“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
心于善品,勇悍为性。”
意思是说,
精进是用来对治懈怠的,
这是对行持善法非常勇悍、
刚决的一种心理状态。
袁老在进行他的水稻事业时,
也定然有着对善法的执着,
从一开始,
就没有想过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