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灵导师

如果一个人接受这四项真理 他就是佛教徒!

来源:上海人才网(官网) 时间:2017-11-08 作者:上海人才网(官网) 浏览量:

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难怪局外人会认为佛教徒就是追随这位外在的称为佛陀的人。

然而,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该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

有许多人也同样先入为主,认为转世、业报是佛教最重要的信念。另外还有许多这类粗略的误解。

举例而言,藏传佛教有时被称为“喇嘛教”,而禅宗在某些状况下甚至被认为不是佛教。有些略懂一点却还是被误导的人会用诸如“空性”或“涅槃”等字眼,却不了解其真意。

如何才是佛教徒?假设你要给他们正确的回答,那么答案就会直指佛教2500年传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 

(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静)


这四句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

虽然一般认为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回答通常会冲淡了兴头,无法引起更多的趣味。

四法印的意旨原本就是让人们直接了解,而非隐喻或神秘性的,他不应该像餐后幸运饼干里的字条一样看看就算了。

然而法印也不是教令或圣诫。稍做思维,也许大家就能看出来,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或恶的行为,他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

偶尔抽一两口烟或有一点风流韵事,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被容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


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但一个人甚至不需要自认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见。

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见”,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们。

如果我们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佛教徒。但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呢?


① 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②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实在有某些情绪是纯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③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④ 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时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那么什么令你是佛教徒呢?你也许不是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国度或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你也许不穿僧袍或剃光头,你也许吃肉,而且崇拜饶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 Hilton,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教徒。

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当然,你不需要随时随地不停地专注于这四项真理,但它们应该常存于你的心中,就好像你不需要随处都忆起自己的姓名。但当有人问起来,你马上就记得,完全不会犹疑。

任何接受这四法印的人,即使没有接受过佛陀的教法,甚至从未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也可以与佛同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