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他,19岁皈依佛门,23岁当老板,27岁受邀parada,雕刻的佛像作品被各大寺庙
来源:上海人才网(官网)
时间:2017-11-15
作者:上海人才网(官网)
浏览量:
这个现代化的世界,
相比从前的任何一个时代,更加地繁华缤纷。
然而,
当很多的90后,正在为买房、找工作、生孩子奔波时,
他却说:
“总要有人来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2017年,
蒋晟,故事中的主人公,27岁。
这一年他的生日,没有礼物,没有惊喜,
不出意外地,依旧是工作。
用蒋晟的话说,
话说多了累、
人和神的位置一直在颠倒着、
世间万物皆逃不过生灭变异,
每个人拥有不同生命,
我是做佛像的,生活的简单
我接受的
... ...
这个90后,
经常性地语出惊人,
“我想给佛一个人间的身体,
我希望人们恭敬每一尊佛......”
2017年,今年还未结束,
蒋晟的行程就似乎一开始就被排满:
举办上海的雕塑展、
举办台北的琉璃佛造像展、
应Prada的邀约,亮相荣宅2018早春时装秀,
同步推出个人雕塑展.....
△ 蒋晟带着作品亮相时装周
△ 蒋晟受Parada邀约
而在这之前,
他雕刻的至少十几尊佛造像
早已纷纷被国内各大寺庙收藏,
其中23岁之前的作品:白瓷自在观音,
成为厦门南普陀寺的定制造像。
这一些列,于蒋晟,看似任性又幸运,
然而光环的背后,
其实是日复一日,
几乎一成不变,定心的生活,
辛苦而单一的付出,
所带来的,
所成就的。
△ 蒋晟工作场景
蒋晟,
这个90后佛教徒,
似乎已经要把纯粹和简单
看得通透、践行得明白。
△ 蒋晟作品
年龄上,虽然不到30岁,
90后蒋晟的生活,
却每一天都离不开一个“佛”字,
他说:佛像是世上最美好的人像。
这,或许与母亲送他《金刚经说什么》有关,
亦又或许,
是他宿命使然,其实冥冥之中,
就有无形的力量将他指引?
大二那一年,他被送到苏州的永福寺,
在那里,他的任务是为佛像修复断手,
在此期间的每一天,
粗茶淡饭,晨钟暮鼓,
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竟从此开始颠覆着蒋晟的生命,
“那里的师兄们,
踩到一只蚂蚁,都会诚惶诚恐。”
这段住寺修为的时光,
慢慢地在他心底泛起了平静却又深厚的涟漪。
△ 蒋晟的工作场景
2009年,
90后蒋晟正式皈依济群法师,
发愿从此以居士的身份来雕刻佛像,
他说:
“当我住进寺庙的那一刻,
我知道这就是我的追求了。”
△ 这只佛手是蒋晟的“第一指引”
蒋晟的作品,
几乎都与佛或神明相关,
或瘦长、或沉静、或慈严,
或厚庄、或肃穆、或古朴。
2012年,
蒋晟开始注意到普陀寺的“角落神灵”。
它们有的破旧、有的残缺、有的损毁,
被遗忘在,一个又一个角落,
没有谁,注意并在意着这一现象,
但蒋晟记住了,
并耗时两年的时间,
认真拍照并记录整理成书画集《流浪的神灵》。
△ 蒋晟作品
“我看到的是众生相,
这些神像,每一尊,都被使用过,
每一尊,都饱经沧桑......
就好像一个一个信徒,
我非常地触动。”
为什么要叫《流浪的神明》呢?
用蒋晟的话说:
“我觉得这些神明,是在流浪,
一会儿流浪到工匠手里,
一会儿流浪到信徒手中或者寺庙里,
一直在流浪,
同时可能人寄托在这些神像上面的价值观,
也一直在流浪,
因为你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
其实人和神的关系一直在颠倒着”。
△ 他在《流浪的神明》中如是说
2015年,
蒋晟的作品《安静的瀑布》展出,
一举成名。
这一年,
他刚刚25岁。
前所未有的高底座,
大胆突出的细长佛身,
由高而下倾斜的僧衣,
如浪花般卷起的尾衣角...
人们懂了:这是一条安静的瀑布。
△ 蒋晟作品《安静的瀑布》
“佛像它其实也会毁坏,
就像我说的世间万物逃不过生灭变异。
人们心目中神像的形象也是如此,
有一天我做的佛像也会坏掉,
也会被遗弃,
但是当人们使用它的时候,
它能够获得一点点恭敬心,
或者是信仰的因子也好,
对它来讲,
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希望人们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佛像,
并且非常珍惜地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