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观察

流动的中国:30亿人次大迁徙的背后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2-13 作者:网络 浏览量:

“今年春节回家毫无压力!”在西安工作的成都人张紫对中新社记者说。

以前,张紫回家坐火车要16个小时,今年高铁开通后3个多小时就到了。

张紫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西安工作,曾经因为路远“一年最多回家两次”。2017年,中国西成高铁全线开通,张紫每个月就可以回家两次,感觉“西成高铁就是为自己开的”。

临近春节,数亿中国民众可能都会像张紫一样,跨越千里,回家团圆。

2018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这场已经开展30多年、近30亿人次出行的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数亿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与经济活力。

中国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45亿人,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80后”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主力军”。

20世纪70年代始,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城乡、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推进,使今后较长时间,大规模人口流动仍将是中国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象。

完善便利的交通是人口流动的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6万公里,覆盖全国97%二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中国航空运输规模连续10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17年,中国航空公司搭载的旅客数量比35年前高出140倍。

 

资料图:2月1日,昆明市新螺蛳湾南部汽车客运站大厅里自助购票的旅客。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截至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看来,便利的高铁已开始改变中国,扩大了地区间分工,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中国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可以说,中国高铁重划了中国经济版图。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则在确保人口大规模顺畅流动方面发挥明显作用,让“说走就走”的出行成为可能。

今年春运首日,中新社记者在北京西站售票厅看到,人工售票窗口熙熙攘攘长队已不再。“都通过网络买票了”,一位治安管理人员说。为提升运行效率,部分进站口还设置了智能“刷脸”进站功能。

30亿人次大迁徙,还考验着中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各部门的协作执行能力。

每年春运,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10多个部门都会联合部署春运工作。交通运输部开展跨部门安全大检查,通过隐患排查、动态监控等方式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公安部门则会全警动员,日夜坚守路面一线,启动全部交警执法站,集中检查客运车辆超速、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回顾近三十年来春运的变化,从慢悠悠行驶、风扇轰鸣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智能控温的“复兴号”;从拥挤嘈杂的车厢,到座位能调节、舒适安静的车厢,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民众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