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篇汇编》中有一则公案是这样的:后周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是五代时的谏议大夫。家境虽然很富有,但三十时还没有孩子,夜梦祖父对他说:“你命里无子,寿命短,应当及早行善,以改变命运。”窦禹钧连连允诺,并实实在在地落实自己的诺言。先是家里有个仆人,偷盗了二百千的钱,害怕被发现,就逃走了。该仆人生有一女,年纪尚幼,在逃走前,他写了一个卖身券系在女孩膀臂上,劵上说:“将此女终身卖给本宅主人,偿还所欠的钱。”窦禹钧看了系在幼女臂上的卖身劵后,顿时心生怜悯,烧掉了这份卖身劵,吩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到女孩长大后,就以二百千的钱为嫁妆,为她挑选了一个好的夫家嫁了出去。这个仆人知道此事之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回到窦禹钧面前,认罪待罚,而窦禹钧却不计前嫌,依然很和善地对待他。
又有一次元旦,在延庆寺进香,拾到他人遗失的金子二锭、银子十两,当天等待失主未果,第二天又到寺院耐心等待,终于等到了失主。原来,这是失主用来为父亲赎罪的金银,没有这些,年迈的父亲还将呆在牢里受苦。
又同村中,有家人去世无力购买棺木的,他就出钱埋葬;凡是女子到了二十七岁还由于贫寒等原因未能出嫁的,就出钱为她出嫁;凡是二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家境贫穷无法营生的,就看情况借给本钱,让他去做买卖。这个公案中,窦禹钧因为宿世恶业的缘故,没有后代而且短命,但他听从祖父在梦中的劝告,从善如流,长时间不懈地努力行善,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宿命,并且命终升天。
他祖父第二次在梦中告诉他的话很重要,也就是“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这个道理在人间、天上、地下都是一样”,并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让他对因果报应产生信心,从而行善积德不松懈。实际上,对因果信心的大小决定了此人行善恒心的大小。如果对因果似信非信,则行善的决心与恒心就会很小;相反,如果对因果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并且深信不疑,内心就会彻底舍弃傲慢与放逸所导致的我行我素,从而转向对因果律的恭敬与臣服。这样,对自己内心的念头、嘴上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就会小心翼翼,不敢放肆或疏忽大意。
现今有些人,想通过行善改变命运,才做了一件微小的善事,如参加了一次救生、布丨施一点钱财,就希望自己的命运有个彻底的改变,妻荣子贵,事事顺心,这对因果律的理解未免太肤浅了。不容否认,我们所做的每件善事将来肯定会得到善报的,但仅靠一两件善事的力量还不足以改变命运。原来在乎财物而吝啬的,现在变得不在乎财物而在乎他人的痛苦与快乐而不吝啬了;原来动不动就发火的,现在变得安详平和了;原来事事挑毛病抱怨的,现在变得包容而厚道了;原来内心总是希望别人倒霉、自己一人发迹的,现在变得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哪怕自己一人受苦也不要紧;原来对他人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现在变得只关心他人、不关心自己了;原来觉得起心动念与言语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了……
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若是有了上述改变,则此人的命运一定很快会有大的转变。因为心决定一切,是磁石,才会吸引铁块;是善心,才会体验安乐。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