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灵导师

你的钱最终被谁拿走了?原来取财发财守财的秘密竟在这里...

来源:友情心田 时间:2023-01-04 作者:友情心田 浏览量:

以前看电视剧《梦断紫禁城》的时候,对“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和珅位极人臣,穷其一生都在聚敛财富,以至富可敌国,却没想到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几多感慨,几多无奈。而《史记》中记载的范蠡,一生三次经商,每次都成为巨富,却能三散家财,最后得以善终,还被后世尊为“财神”。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聚财,一个散财,命运也迥然有异。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强烈推荐您读一读《保富法》这本书。

《保富法》的作者聂云台,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曾任上海首任商会会长。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书里说的是把财富保持下去的方法。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世人对财富的渴望总是多多益善,没钱的想赚钱,赚到钱的又想赚更多的钱,甚至想着子子孙孙的钱财永无穷匮。

可是取财不易,守财更难,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远的不说,聂云台在《保富法》里就写道:“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家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


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上海是这样,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到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这种令人唏嘘的事,从古至今都屡见不鲜,真的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么,想要保富传家,究竟有没有办法呢?


一、获取财富忌机巧之心

钱很重要,没有钱可能寸步难行,这不用多说。可是,人们对钱财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有的人为了获得财富,正当的、不正当的手段全都用上了。


丁福保居士在《保富法》的序文中提到,过去太仓有位陆毅先生说:“造物忌才,尤忌财。如果一个人有才又有财,而这财又不是此人分内应有的,那么奇祸一定不远。”陆先生说自己因为曾经亲眼见过一件事,才知道这个道理是确凿不移的。


“有一个人,考中进士没几年,就开府建衙,主管财政,当时非常有名。他的儿子也接着做了同朝之官。一时间,世俗之人对他们家真是艳羡非常。可是不久,他的两个孙子夭折了,独生儿子也接着死了,大官自己也去世了。不到半年,三代灭绝,只留下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夫人,惨痛不可言表,见人连话也不能说,只是掉泪。


想当初这位大官在朝时,每年都派遣差人,到各地去索取每年例赋(变相要钱),说的话非常非常恳切,甚至有封官许愿等不齿之词。人们感到情不可却,大都勉力送上。因此他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多不胜数。实际上这位大官并不能提拔、罢黜人,只不过是借在朝的势力,故意装出可怜之相,目的就是弄到钱。


钱到手后,事情办不办得成,人家也没有办法埋怨他,这样他就可以安心享受财富了。这样的计谋真是巧妙极了,真是所谓的才和财兼备了。不料须臾之间,撒手而去,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到地下。


天地神明,帮助那些真心行善的,尽量不让人们知晓;对那些暗地作恶的,要让他们普世皆知。为善人不知的,是阴德,将来的果报必然丰厚。这个大官巧于取财,还不让人们知道他的计谋,这样的事恰好和积阴德相反,也就不枉他的报应如此惨酷了。虽然这位老太太还处于危难中,似乎不应该说此人的丑事,但为警醒巧于取财者,还是写出来作个前车之鉴吧。”


取巧钱财,损人利己,这实在是“聪明人”的勾当。古来如此,如今的世道,也不乏这样的人。末学有一年回老家,见国道边的荒地上,插着成百上千削得一样高的小树苗,而那些小树苗插得非常密集,好像又有点反常。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这片地的主人听说这里要修路,政府会征用这片地,还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补贴。比如荒地按面积算,种着农作物的按照损失算,像这样种着树苗的,就按树的数量算,一棵树苗补贴五十元。我听了恍然大悟——难怪地里的树苗插得这么密,原来是想以量取胜!一边感慨种树人的机心,一边禁不住为他担忧。

释迦文化告诉我们,人的贫富穷通,都是因果业力在起作用。命里有的财富,就是不用非正当手段也能获得。命里没有的财富,就是用非正当手段获得了,又能保持多久呢?还因此造下很大的罪业,真的是“饮鸩止渴”啊!


虽然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可时至今日,有人解嘲似地说“富不过一代”,甚至是“富不过三年”。看看现在很多社会现象吧,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末学老家的一些地方,这些年一直在搞开发,由于土地占用、房子拆迁,政府给补助,颇诞生了一些“暴发户”。他们获得的拆迁款,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有一个人得了几百万拆迁款,虽然才四十来岁,就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工作辞了,买了楼,买了车,整天吃喝玩乐。然而心还是不安分,就拿着钱去赌博。没过两年,数百万拆迁款就被挥霍一空,同时又欠下新的债务,最后搞得妻离子散。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古人说“厚德载物”,没有德行和智慧,财富来了不是福,而是祸。


二、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财归五家,即水、火、官家、盗贼和败家子。怎样才能保住财富?《保富法》中有一篇聂云台居士病中所作的随笔——《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其中总结道:“财富之来,不觉地而来;财富之去,也不觉地而去。虽然是用尽了计谋,也实在是白费心机呀!

这个道理,其中的因果相当地复杂,也不容易了解。……一切的善事,重点在于发心,而金额的多少,还在其次。若是发心真切而力量不及,虽然钱少而功德却是极大;若是缺乏真实的慈愍心,钱虽多而功德却是很小。”书中举出了很多慈愍穷苦、乐善好施的厚德之家,比如范仲淹、耶律楚材和林则徐等公卿士族,这些都是打破了“富不过三代”规律的人。


有人说,赚钱要看福报,花钱要看智慧,这话很有道理。为富不仁,是富人的大忌。安德鲁·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聂云台在《保富法》里说:“大富者,只顾自己阔绰享用,积钱留与子孙后代,见有饥荒,却不肯出大宗的钱救济灾难,无异犯杀人之罪,是要受道德上的谴责、业报的支配的。”


《保富法》中提到:“《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欲求得福,须多造福于人,否则,佛天亦无可奈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保富法》一书中还写道:“曾文正公曾给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个称呼,叫做‘求阙斋’,并且还写了篇文章记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满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为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要常有些欠缺”“对于财物聚散,也要有周全良好的计划;……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常想到各处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尸体,受苦受难的人为数是那么多啊!我应当节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对啊!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只要是真心地去帮助穷苦之人,那么可以肯定,他们的福德会越来越大,财富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样做是合乎天道的。

《保富法》后面所附的几篇文章也非常重要,有《应重视官风的化导》《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色情刊物与跳舞》《风月场所之恐怖》等。这里特别提出,邪淫对获取财富功名有着非常大的障碍。仔细盘点历年落马的官员,人设崩塌的明星,以及倾家荡产的富豪,大多数都有私生活不检点这一项,真的如当头棒喝。


三、修行与千万财富

有一次读书会,大家一起学《保富法》。末了,一位师兄问主讲的老师:“我现在是个职员,想发愿赚一千万来做慈善,然后辞职,一心学佛,往生,这样行不行?”大家听了都笑了。


老师也笑笑说:“你能发这样大的愿,首先要随喜赞叹,因为能发出一念利益众生的心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们不妨来仔细思考一下这样可不可行。


你想要赚一千万,想要获得这个果,那你往昔有没有种下这个因呢?如果没有种这个因,那还得从今生开始种。今生种因,那果报能否在今生现前呢?因缘和合才能结成果啊!何况赚钱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啊。你看那些富豪光鲜亮丽,可是你知道他们在赚钱过程中经受了多少压力和烦恼?


既然想赚钱,心里就免不了生攀缘心,就会有所求,就得见不想见的人,讲不想讲的话,做不想做的事。我们凡夫本来就烦恼炽盛,在那么复杂污浊的境界里,谁能保证自己不退初心呢?恕我直言,恐怕没有几个。


人命无常,就在呼吸之间,如果还没等到你赚足那一千万,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了,那怎么办呢?退一步讲,即便是你真的赚到了一千万,你会真的知足吗?到时候境界变了,心态也就变了。人的欲望是无底洞,也许你赚了一千万,又想要赚三千万、五千万,因为你已经找到‘感觉’了嘛!人有了成就感,骄慢心一生起来,麻烦就大了。


都说‘豪贵学道难’,那时候天天生活在安乐窝里,众星捧月,到哪都被人敬着,你还有修道的心吗?何况这个过程中又不知造了多少业。再退一步讲,即便你赚到一千万来做慈善就知足了,可是你以为这一千万就很多吗?世间困难的人太多了,即使你有三个亿、五个亿,也如同杯水车薪啊!

何况,你只能暂时给一些人提供一点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生死大事怎么解决呢?你自己的生死大事怎么解决呢?为什么弥陀会建造一个极乐世界呢?就是让我们带业往生,把世间这种种问题都一揽子解决啊!到那时候,你从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岂止是一千万,就是百千万亿无量财富,都能随意变现。到那时候,你想救度谁就救度谁。你不仅能救众生的性命,还能救他们的慧命,把他们都接引到极乐世界里,永享安乐,这才叫大自在啊!


你既然想修行,何必要等到赚了一千万以后呢?现在就可以开始修行了啊!你现在就好好工作,养家糊口,有因缘做慈善,那就随缘做,钱多就多出点,钱少就少出点,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修行。你要把目标放在往生,不能放在一千万上。如果命里真有那么多财富,也会不求自得。


譬如你今年三十岁,即便你活到八十岁往生,到了极乐和弥陀报完到,就马上回来度众生,也不过还有五十年时光。如果苦哈哈地想在这世间赚一千万,也许五十年后你连一百万都没赚到,而且还在无尽的烦恼里讨日子过。一口气上不来,又不知跑到哪里投胎去了,那你不是亏大了吗?


财富是我们在世间生存的条件,用好了能自利利他,用不好就自他俱损。从本质上说,世间财富仍是因缘之法,不可过于执着。如理如法地求,财富必能到手;如理如法地散,福德必能增长。总而言之,财富可求而不可执,这样就能趋利避害,惠利群生。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