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后,都会觉得自己肯定是相信的。但其实,你是否真的相信因果,并不取决于你怎么觉得,而是你怎么做的。身边有很多师兄,做善事的时候是相信因果的,而且恨不得福报马上就成熟。今天捐点钱,明天就想收获“舍一得万”报。但要是到了发脾气、跟父母吵架、邪淫的时候,就不相信有什么因果了,一点愧疚和害怕都没有。真信因果的人,做了善事不会一直想着回报什么时候来,因为总会有来的那天;真信因果的人,一定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轻易跟父母顶嘴,更不会邪淫,一切损福报的事都会尽量避免,因为他知道,恶因一旦种下,就必然会有恶果在等着。在我老家或其它很多地方,当看到有人很可怜、遭受不幸时,我们都会习惯性地说这个人“造孽”或“造业”。“造孽”就是“可怜”的意思,其实“造孽”的本意是造作不好的恶业。古人很有智慧,用这个词来提醒我们,当一个人在遭遇不幸时,很可能是过去造了孽(作了恶业)。因果其实是一体的,就像硬币的两面。你现在受的苦,硬币的另一面就是过去做的坏事;你现在作的恶,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未来的苦。造孽造孽,过去造了孽,现在才会“造孽”。只是我们普通人一定要饱尝苦果才会反思过去的恶因,而智者则不然,所以就有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夫在造作恶因的时候是无知无畏的,甚至劝都劝不住。只有在饱尝恶果,承受极大痛苦的时候才会稍有醒悟。人是叫不醒的,只能被痛醒。有个小伙子,年少无知的时候喜欢看黄色录像,染上了不良习惯,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后来年纪大了,家里催婚,吃了几年药身体都没恢复。一个月药费都要两千,碰到收费贵的甚至要六千多。一方面是高昂的医药成本,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小伙子长期都处在极度的压抑痛苦当中,无数次悔恨过,无数次扇过自己耳光,可谓是饱尝苦果。估计小伙子年少无知、贪图享乐的时候,也没想过会在未来承受长期的痛苦吧?现在知道痛苦了,再去后悔以前的无知,其实已经太迟了……其实不止是这个小伙,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造就不同的恶因,最后品尝不同的苦果,这个苦果可能是没福报、事业不顺、家庭不和谐、寿命短促……但与凡夫不同的是,真正的智者不会等到苦果成熟了才知道害怕,而是在一开始就不种这个恶因。不种恶因,只种善因,自然福报越来越多,恶报越来越少。我认识一个师兄,以前布施的时候总有点舍不得,他说一旦捐了,卡里的钱那可是实实在在地少了。以前顶撞父母、跟家人发脾气一点都不在乎。但现在布施眼睛都不眨,偶尔发次脾气都会自责好久,心里还暗暗发誓下次一定不再发脾气。他说,以前控制不住恶习,经常肆无忌惮地做各种损福报的事,现在压根不敢了。相比之下,很多人并不是深信因果,做善事的时候经常后悔,造恶业的时候又心存侥幸,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做着损福报的事。其实你并没那么相信因果,事实上也没种下断恶积善的因,却总是希求大的福德果报,怎么可能呢?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