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看到真正佛菩萨的相,他一定是很端正的。隋唐以前西藏塑的佛菩萨像是对的,一个真正有工夫的人,他的身体到腰部是越来越细,肚子会收进去,小腹越来越充实。不是说这里鼓出一大块就是丹田了,那是肉田,不是丹田。你看一个人肚子大大的,你用两个指头去碰却是松松的。真正修道的人这里是硬实的,并不用力,元气是充满的。摄心不乱是修定的一个原则,我们打坐贪图一个清净舒服安详,看起来是定,其实没有一念专一,不算是真修定。真修定初步是有心定,不是无心定。一般人好高骛远,上来就想空,什么都不管,坐着很舒服,以为这就是修定。这是细昏沉,不是定啊!愈修脑子愈空白,愈修身体愈不好。你可能会问,有些禅师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吗?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没有要你舍去正念。他讲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参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学死好了,何必学禅呢?再不然学睡觉吧!所以,真正禅定要摄心不乱,摄是收摄,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有些人说,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体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错了。四大的身体和思想的念头,身心合起来是一心,一心不乱,要身也不乱,不用谈气脉而气脉自然调和。我经常要你们注意,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对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还是细腰身,没有肚子,尤其胃没有凸出来,更不是弯腰驼背的。真的制心一处,或者念佛的一念专一,这个时候,身自然也专一,这个叫做摄心不乱,初步得定。有许多人把这道理搞错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调息,收小腹时,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举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没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样。守下丹田会把肚子守大、肠子结厚、胃下垂,这叫什么工夫?隋唐以后塑的佛像,都挺着大肚子,这完全是错误的塑法,这种塑法是很害人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由粗浮的呼吸,透过静坐、修定,变得呼吸轻微,乃至变成很长的呼吸。所谓长呼吸是呼吸缓慢。工夫到了某个境界,很久才呼吸一下,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也就是说,呼与吸中间的距离拉长了,这才是真正的“长呼吸”。一般做工夫的人看到古书上的“长呼吸”,完了!拼命做很长的呼吸,这样反而把妄念的力量增强了。因此越坐妄念越大,越不能定,此乃理不明。所以学佛修道不论做任何功夫,明理是非常地重要,它有它的学理。如此,一呼一吸间的距离慢慢拉长,甚至到达好像没有呼吸,是谓“胎息”。一般人做工夫又搞错了,以为胎息是用小腹呼吸,搞了半天肚子越来越大了。所谓“胎息”是呼吸几乎停止,气自然充满全身,到达足尖,甚至无形地从每个毛孔进出。有许多人做工夫说自己已经得到胎息,不用鼻子呼吸,在肚脐呼吸,我说很好,将来卖肉一定多两个钱,因为肚子长出大堆赘肉。那不是真的胎息,不要搞错了!当然,慢慢没有呼吸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现象,血脉流动缓慢,甚至似流不流,心脏很慢才动一下,好像患了心脏病快要死了,其实不是。那么,学佛打坐真做工夫,这些现象都会出现。就是说,这股业力有非常大的转动力量,慢慢反转来走慢了,这就是自然与生命的一种秘密。你想修行修道,如果修成一个大肚子,那要打三百板屁股了,那是修什么行啊?那五脏六腑都出了问题,都不对了。这个肚子,如果姿势不对坐久了,腰椎这个地方会向后面弯起来,肚子自然会大出来了,这个时候自己就要注意向前面倾,屁股朝后面翘一点,否则肚子越来越大。所以真正修行,功夫真到正统的定境,身材自然变成这样(师指着座前众的佛像),这是标准身材。隋唐以前的佛像,你到龙门、敦煌去看看石刻佛像,都是这样三围标准。这个时候想偏、歪、弯,都不会了,内在自然很清楚的,有一点不准确都要改正。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