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1日是夏至。在古代,它是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没有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在传统意义上,夏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时候的来到。此后暴雨频现,气温持续升高,我们要更加注重养生与保健。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一起来了解下夏至养生要注意的地方吧!高温环境下,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 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患上疾病。
- 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 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民谚有云:“夏令进补,冬令打虎。”夏至时节,人体阳气外发,食欲不振,脾胃不受。如果饮食过于油腻或辛辣,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还可能导致上火、口腔溃疡等问题。夏季应以清淡易消化之物为主,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尤其是体弱多病者,多吃蔬菜水果,多补水,少吃油腻辛辣之物,少喝酒。当然,饮食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才能养护好身体。《暑旱苦热》中言:“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夏至之际,午后热浪滚滚,清凉解暑须及时。在着装上,选择透气性好、轻便舒适的衣物。外出时,应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做好防晒措施,遮挡阳光直射。当然,清凉的食物也是解暑的绝佳选择,绿茶、菊花茶等能够清热解暑,提神醒脑。闲暇之余,可以前往公园、湖畔或山间等绿树成荫的地方,感受到微风拂面,清凉避暑。
夏至已至,万物繁茂,正是清心养性的好时节。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导致内心疲惫不堪。
《养生论》中云:“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保持平和乐观,遇事不慌不忙,做到心静自然凉。休闲时,可以选择读书、听音乐、打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排解紧张和焦虑。或者与朋友品茶聊天,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这不仅可以舒缓情绪,还能滋养心灵。用心去生活,用心去体验,方能收获健康身体,迎来充实的人生。夏季重在养脾,晨起空腹吃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夏季阴雨连绵、潮湿,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最好不要冰镇。解暑最好的办法是喝热茶。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面条种类繁多,南方的面条如阳春面、干汤面、过桥面和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此时的作息时间也应调整,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造成头痛头晕。此外,头疼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以下介绍两个保养心脏最重要的穴位。一到夏天,天气一热,人肯定会浮躁一些,容易生舌疮,按摩神门穴,可以祛心火、养心安神。夏天也是一个容易失眠的季节,因为夏天气温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比较兴奋,难以入睡,此时按摩神门穴,就能调整睡眠。按摩到位的话,很快就能进入甜蜜的梦乡。夏天是心阳最旺的时候,加上高温出汗量多,“汗为心之液”,心气受到扰动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心悸是这段时间工作人群易发的一种情况。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属心经。对于各种情况的心悸均有缓解。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钟。夏至养生,你都学会了吗?不如分享给亲友,一起享健康!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