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灵导师

今年立秋不一般,5人要“躲秋”,为什么?看民俗怎么说

来源:天悦名坊 时间:2024-08-18 作者:天悦名坊 浏览量:
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因为还处于三伏天中,因此这个时候还是非常炎热的,而且立秋后的热跟大暑的湿热难耐不同,它是带着干热的燥热。


所以这个时候防暑降温还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立秋后这10天,很可能会有“秋老虎”的肆虐。

古人依据过往经验,将节气分为单双,农历立秋那天如果是单数,就预示着凉爽,如果是双数,就预示着炎热的时间段会更长一些。

以今年立秋举例,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农历七月初四,初四是双数,意味着立秋会继续炎热。

今年立秋不一般,为什么立秋5人要躲秋?是哪5人,一起来看看!

第一,犯太岁的人要躲秋。

今年犯太岁的属相有:狗、兔、龙、牛、羊。

根据传统习俗,这五个人在立秋这一天需要特别注意躲秋。

按照传统习俗,立秋当日尽量避免外出,如不得以外出,要小心行事,避免口舌。

最好不参与大型活动或做重要决策,同时,可通过祈福、布施等方式,祈求时来运转,好运连连。

第二,老人要躲秋。

今年的立秋时节,处在中伏和末伏时段,热气腾腾的“秋老虎”。

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所以这个时间段最考验中老年朋友的心脏。

另外还要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增加防控,减少外出。

第三,身体虚弱的人躲秋。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肺气不足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所以,这类人群在立秋时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按时服药,防止病情加重。

秋季是过敏体质的高发期,容易引发各种皮肤过敏、鼻炎、哮喘等疾病。这些人需要尤其注意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身体。

第四,幼儿要躲秋。

婴幼儿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身体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立秋后,病毒和细菌容易滋生,婴幼儿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秋季腹泻等疾病。因此,家长要格外小心呵护。

在立秋当天,尽量让婴幼儿待在室内,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给孩子增减衣物要适时适度,不可过度捂热或着凉。

最后,孕妇要躲秋。

天气多变,季节转换,容易影响心情。

孕妇需要尤其注意秋季的身体保健。

立秋之后,气温骤降,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常出现头痛、咳嗽、发冷、手脚冰凉等现象,如果不注意,孕妇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睡前可以先将双手搓热,再揉搓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图片

立秋躲秋要注意:

别再晚睡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初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此时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

与夏季“夜卧早起”不同,立秋过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阳气进行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一敛一舒更有利于人体平衡。

不忙贴膘

秋老虎“ 发飙”,高温缠绵,人也极易倦怠、乏力、纳呆,此时并非贴秋膘的好时机,太多的高蛋白食物并不容易消化,反增脾胃负担。

拒绝受凉

初秋时节,人体阳气仍处于顶峰状态,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立秋之后,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加之季节变换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感冒。

勿忘除湿

立秋后天气仍热,雨水多发,人体也仍然会受到湿气困扰。立秋后贪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

保持心情

立秋要保持好心情,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要保持心情舒畅,预防进入抑郁的心理状态。

躲秋这一行为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具体来说,‌就是在立秋这一天,‌特定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以此避免不利影响,‌同时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尊重。‌

立秋躲秋既包括特定的行为调整,‌也包括饮食上的选择,‌以及心态上的平和与顺应。‌

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调整自身以适应自然变化的生活智慧。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