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是申月,立秋是节,处暑是气,卦是“天地否”。否的对面就是泰,正月“地天泰”是好运气,七月“天地否”是坏运气。“天地否”,三阳三阴,天地形成后,则天下多事矣,是为否,等于有天地则有人,从此无宁日,也可以称为《易》的幽默。外卦还是乾代表天,内卦完全变成坤卦,坤卦代表地,天地否,就是倒霉了。我们祖先的哲学可真妙啊!阴在内阳在外,外表看是很好,但是内在阴气就是糟糕的、坏的,是不好的。所以“天地否”的意思,就是立秋之后处处有阴气。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生病,常看到青年同学因天热而贪凉,我告诉他小心啊!不要吃冰的东西,回来喝杯午时茶。同学们有时候笑笑,他们心里想,老师就是这样,把我们看得好像都很脆弱。过了几天,很多人都在吃药了,而我老头一点事也没有。所以说饮食气候种种,尤其在立秋、立夏这些节气前后,气候无常,一些学佛的人,应该晓得李清照的词——“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将息”就是保养。这是春天写的一首词,到了秋天可改为“忽冷还热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这两句,是很好的人生修养哲学。所以,这一首词在我们生活当中,尤其是关于修道,非常重要。你不要认为打坐可以治百病,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细节,一忽略了细节,往往变成重病。《黄帝内经》上说,“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为欬,发为痿厥。”夏天受暑热,秋天病疟。秋天受湿,湿气向上走,咳嗽不停止,因为肺气受害了,“发为痿厥”,手脚没有力气,筋骨都松懈了。“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我们中国人讲,人活着时精神分两个部分,灵魂与魄。魄是什么?是中国提出来的,这个西医没有研究了。西方人讲的灵魂与我们讲的灵魂不同,我们的灵魂有气魄。譬如说“这个人很有气魄”,就是这个魄,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表现,魂是精神的那个作用。所以我们小时候读书,没有现在孩子那么幸福,偶然古书上看到人画的魂魄,在做梦的时候,头顶上一个东西出去,这个叫灵魂出去,古人认为做梦是灵魂出去。肺气的根本是魄,中国这个魄字是鬼字旁边一个白,白色的鬼。我们的肺也同猪肺一样,猪的肺买来,外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白的,很细的尼龙丝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候有痰,肺活动不好,因为外面这个薄膜包着洞眼,水就不通了,就有痰就气喘了。肺是藏魄的地方,这个魄化的气几乎无影像。“其华在毛”,外面看到在皮毛,是它作用的呈现。“其充在皮”,皮肤充气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同秋天的气候一样,有一点肃杀之气。所以中医所讲的人体跟天地连起来讲,人身就是个小天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讲,这个阴阳是白天阳气在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讲一天当中阳气的变化,不是讲气候;是讲我们生理上生命的气,配合天地是一样的原则。太阳一下去就睡觉,太阳还没有上来就起床,这是讲农业社会。什么叫平旦呢?天还没有亮快要亮的时候,这时是生命气的回转,到了中午是阳气最盛,就是太阳当顶的时候。下午太阳向西偏了,气就虚了,是属于阴气的范围了。“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到了晚上就要休息,收敛。所以我们睡觉时自然地会关门窗,关门窗是为了气,晚上要知道收敛,因为气虚了。如果违反早中晚三时之气,“形乃困薄”,身体就受损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所以你要懂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就会生病,内在出问题了。有一个常识,我们要特别注意。古人说住山林,晚上阴气重,门窗都要关好。练吐纳气功的,在树林多的地方,夜晚不能练,因为树木晚上放出来的是碳气,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原理。早晨起来多运动,我也常常告诉许多学禅的运动家,尤其现在人,学武功的、学禅的,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到公园到树林,打拳练武功。我说你不要命啦!什么意思呢?夜里在公园山林里,吸的都是碳气;因为草木到了夜里放出碳气,早晨起来放的是氧气。结果非要夜里去练不可,真的有意思!这个需要懂得啊!申月,节气立秋处暑。秋天到了,天地的外部又要开始了明显的转变,虽然热,但是秋高气爽。到了下半月,夏天已全部结束,秋收开始,天气即将转凉,那些可怜的孤魂野鬼,以及家中作古的祖先亲友们,现在也该做一个生活的安排了吧!在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供佛斋僧,超冥济幽,乃是中国佛教依据佛典记载所形成的传统仪式,一般佛教徒都很重视这一天的法会活动。你问我信不信传统佛教七月半的做法呢?绝对信,因为我了解其中的理由。我常常劝同学们,真学佛,必须先明理,明白了道理以后,不可再怀疑,能够恭恭敬敬地孝顺天下父母,总没错吧!七月十五日,让我们诚心地祝祷他们,祈求他们有温暖舒适的生活准备!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