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的人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特别是在待人接物和人情世故上。言传身教,上行下效。父母的涵养决定了孩子的层次。作为父母要懂得:除了“丧事”之外,还有三件事不宜带小孩“掺和”其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成员间有矛盾是正常的事。特别是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各种矛盾层出不穷,都是常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擦出火花。所有的矛盾都不是危机,只是一种问题反馈的方式。矛盾只有解决了,关系也会日渐深厚。家庭矛盾是奔着解决的劲头去的,而不是奔着搞坏关系的目的去的。有矛盾的双方应该主动承担和解决,减少其他人的加入,更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在家庭问题上,大人的矛盾要少让孩子参与。对于没有分辨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感观很容易被大人塑造。长期被灌输“xx亲人”是恶人,孩子也会下意识的远离这个人。小孩尚且如此,大孩子更会被言语影响。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判断能力,但依然是家中的小辈。过分涉足长辈间的矛盾,也会在他们的心理种下分别的种子,将来的家庭关系只会走向冷漠和疏远。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当被自己所掌控。他们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武器、把柄、甚至是炫耀的资本。成为满足他们虚荣心,实现“个人价值”的附属品。这类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比较”的概念。小到长相,大到成绩学校,每一处都在和其他小孩比较。很多人的童年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小孩。他们与自己素未谋面,却可以代替自己在父母心中立足。多少人的童年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一辈子都在与童年的阴影抗衡。孩子的不自信,孩子的怯弱,究其根本都来源于父母的“攀比心”。因此,真正明智的父母不会将孩子投射到他人的阴霾之下。因为他们深深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孩子无需攀比,做自己最出色。但是进步不意味着“开放”,特别是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身为父母应当适当“保守”。他们为了自己能够开心玩乐,于是将孩子也带入相关的娱乐场所,比如:酒吧、KTV、棋牌室等等。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了社会环境。年幼的孩子没有辨识能力,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的下意识 会将出入这类场所当成常态。以至于成年之后,会耽溺于其中。
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也是在提醒父母。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对应殊胜的环境,别让成年人的世界过早的入侵孩子的象牙塔。孩子的成长就像在给橡皮泥塑形,父母将孩子放进什么样的模具环境中,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因此,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父母应当学会用心选择,别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造成不可逆转的教育之伤。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