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灵导师

七佛译经师 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下)

来源:大安法师讲净土 时间:2019-12-11 作者:无名 浏览量:

上回说到姚兴尊鸠摩罗什大师为国师,请来主持翻译佛经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有九十八部,一共是四百二十一卷。

姚兴护持佛法,是举全国之力来帮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经的。三千人的译场,有宣梵本的、有定字义的、有润文的、有校正的。经过很多道流程、把关,才能出一个经本,最后再报请皇帝批准流传。是非常慎重、严谨的。

参与译经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其中更有八百沙门——高僧大德!

其中有僧法师。据《高僧传》记载,僧法师出身贵族,博通经论,很有才华。姚兴令他做僧主(就是僧团里面的负责人)。法师讲究戒律,非常严肃,佛驮跋陀罗尊者(与东林寺很有因缘)被摈时的羯磨法,就是主持的。

还有僧睿法师(在我们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里也有他的名字),也是博通经论,对《中论》《般若》都有深刻把握。僧睿法师是来做译经的“笔受”,协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法华经》,贡献很大。


当时《法华经》已经翻译过好几次了,实际上竺法护就翻译过《正法华经》。鸠摩罗什大师看到原来的翻译有很多错谬,就决定重新翻译。在重译时,常常是鸠摩罗什大师拿着梵本,姚兴拿着原来旧的译本来对照,这些义学沙门就来证义或进行语言上的润色。

比如翻译到《正法华经·授决品》(就是《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时,原来的本子讲“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为:“人见到天,天也见到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到这里,就皱眉头了,说:“这句话有点过于朴实。”

僧睿在旁边就建议,是不是可以翻译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这一翻,又有这个意思,又很文雅。相形之下,“人见天,天见人”,就显得没有味道了。

鸠摩罗什大师不禁慨叹道:“我传译经论能够与你相遇,那真是没有遗憾。”


僧睿法师之所以能成为东林莲社的十八高贤之一,就是因为他不仅教理非常通达,还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是面西合掌念佛往生的。

《南山感通传》中有一句“七佛以来,译经师”,来证明鸠摩罗什大师的功德。

这个信息的传达是有神秘渠道的。《南山感通录》又叫《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来护持、护法。这部《感通录》里,就收录了道宣律师与王璠、陆玄畅、费氏等天人的对话。

这个《感通录》很有意思。现在不是讲地外文明吗?这本书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唐代时的一位沙门与外星人的对话。比如道宣律师问费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至今被人受持读诵,非常盛行,而且越来越盛行,这是什么原因?”


《法华经显应录》中引《南山感通传》中费氏回答说:“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以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

什公聪明,善解大乘”,是说鸠摩罗什深刻把握大乘佛法的精髓,而且参与译经的人员都是“一代之宝”,用现在话都是一代精英,所以他翻译的佛经是“绝后光前”。

以后就再没有像鸠摩罗什大师这样的译经盛况了,“绝后光前”,就是发扬光大了前人的事业,做出了后人再也做不出的事情。这个说法就是推尊鸠摩罗什是古今佛经翻译师中的翘楚。

而且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是意译,“以悟达为先”,不是吭吭哧哧地对着文句一句一句翻译的。他是先“悟”,就是先了悟、通达义理,以佛的法义为先,然后再转为中国人所能够习惯的表现方式来翻译,不是一句句很呆板地翻译。

所以,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得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

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而且是过去七佛以来的译经师,这就很神妙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七佛是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七佛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七佛是五不还天(净居天)的天人都能够看到的,就是一百小劫之内,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一百小劫修相好时能看到的。

过去七佛降诞在南阎浮提,都是在西天竺,就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所以,迦毗罗卫国才叫中国——世界的中心,一四天下的中心。


过去七佛灭度之后,或者在他们的正法时期,或者在像法时期,他们的梵典必定会传到震旦国。这说明震旦国也是很了不起的国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常说是佛灭度千年以后,到了东汉明帝年间才传过来。从历史记载来看,实际上在殷商时期就有佛法了,在周朝——周昭王、周章公这个时代也有佛法,甚至还有佛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释迦化身无数,所以“随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鲁庄”。

《道宣律师感应录》里面谈到周穆王的时候建佛塔以及建佛像的过程,那就不是汉明帝时候的事情。所以,佛法在中土的流传,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历代都有译经师把梵文译成华文。像从汉明帝以来,来自天竺和西域的三藏法师都是以翻译经典开始传播佛法的。

这些译经师里面,惟有鸠摩罗什大师是自七佛以来,常为我震旦国做译经师的。这些信息都是南山道宣律师问费氏天人而得知的。

在这个《感通录》里还有一个问答,道宣律师问:“世间人常常议论鸠摩罗什大师的戒律清不清净。”这就是为什么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对他说:“你到震旦国,对自己不利。”

在吕光占领龟兹国的时候,就用尽手段逼着鸠摩罗什大师跟龟兹国王的女儿在一起;到了姚秦,姚兴又逼他生后代——你智慧太高了,得有后代来遗传。不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僧房,让他住在逍遥园。这好像是一个污点,其实鸠摩罗什大师都是被逼的。

他每次讲经论的时候,必先要说一句话——一个比喻: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

费氏天人说:“不须相评,非悠悠者所议。”说这个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评议的。“罗什师今位阶三贤,所在通化”,就是位证三贤,是三贤位的菩萨!圆教三贤位,那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是菩萨摩诃萨。

三贤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智慧广大,可以游戏神通,有种种善巧方便。鸠摩罗什大师为了弘扬佛法,忍辱负重,哪是要去破戒呢?

当时还有一个公案,叫“罗什吞针”。鸠摩罗什大师下面有八百沙门,觉得你住在逍遥园,天天跟美女在一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为了阻断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有一天在过斋的时候,鸠摩罗什大师在每位比丘面前摆了针,叫他们把针吃下去。可是谁敢吞针呢?自然是没一个敢吃的。

鸠摩罗什大师就叫下面人把所有的针全都收上来,那是一大把,当着众人的面吞下去。这样一来,下面人再不敢说要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了。

大师此举也就是说,你如果能够像我一样敢吞针,就可以跟我一样;你吞不了针,就不能一样。

所以想想鸠摩罗什大师这个三贤位菩萨,那是真实不虚的,不能用一般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他,哪是我们所能够随便评价的呢?

鸠摩罗什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曾经发过一个愿:我所翻译的经典流传后世,弘通永远,今在众人面前“发诚实誓”,若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谬的话,“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就是说我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如果没有错谬,就要有舌不燋烂的瑞相,以此来证信。大师圆寂,真的做到了“薪灭形碎,唯舌不灭”,也尸体全碎,舌头独存。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能够到中国——震旦国来传扬大乘经典,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我们要感恩这位菩萨!

本文来自大安法师讲净土



天悦名坊:佛陀示现涅槃之后,末世众生无法听闻佛陀讲法;但是有了佛经的流通、宣扬,四众弟子如亲临圣容,可以聆听佛陀的淳淳教诲!


而佛经之所以能够流通和弘扬在华夏大地,利益无量无边的后世众生;全靠当初译经祖师呕心沥血的翻译,这是一项最伟大的利生事业!


鸠摩罗什大师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不但是译经大师,而且还是语言学大师,音律学大师等!


我们现在可以读诵、受持、流通到诸多大乘经典和论典,鸠摩罗什大师之功不可没。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佛弟子更应该饮水思源,不忘祖师大德的恩德,时刻念恩报恩。随着时间脚步的不断推移,历史长河的滚滚流淌,鸠摩罗什大师的生平事迹已经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慢慢被世人所遗忘!


除了目前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有一尊鸠摩罗什大师的塑像,甘肃武威市有一座以大师之名命名的鸠摩罗什寺之外。在国内其它地方几乎看不到鸠摩罗什大师的塑像和相关纪念建筑,令人倍感遗憾.........


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殊胜的好消息!


宁波阿育王古寺计划在舍利宝塔内,建造一尊鸠摩罗什大师的塑像;在佛陀舍利宝塔建造鸠摩罗什大师塑像,意义深远非凡!


以此建造鸠摩罗什大师圣像的缘起力,愿佛陀的教法如天中之朗日照耀整个华夏大地,令一切众生踏上觉悟归家之路!

- END -

传递是积善,享为利他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