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3355033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灵导师

恩情易忘,怨恨难消!

来源:性格分析 时间:2022-11-02 作者:一凡一尘 浏览量:

“恩情易忘,怨恨难消”

怨恨是一种慢性毒性,少食即止,或许并不多大害处。若久食不止,必被腐蚀心智,遭遇奇劫大难而丧生。
惯于怨恨的人,在怨恨中失去的不仅是机会,而且还有灵魂。所以,世间最大的伤害是从怨恨中来的。
当怨恨别人时,却伤不到别人,只会伤及自身。
世间人多半不明白这个道理,等明白过来的时候,也许余生无多,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于是,这一生该成就的事业却失败了,该善待自己的地方却没有做到。倒不如及时放下芥蒂,重新拥抱人生。
新佛系生活是一种有正念的生活方式,它拒绝怨恨的腐蚀,信奉“抱怨短、报恩长”的理念,凡事豁达、大度,善于沟通,不结仇怨,以知足、感恩的心态对待人生。
正念能聊愈仇恨和因之而来的紧张与痛苦,将人生导向健康、平安、幸福的方向。
有这样一个故事: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他从小父母双亡,被迫沦为乞丐,处境悲惨,所以,后人常常用“穷过吕蒙正”来比喻一个人穷困潦倒。
吕蒙正在困境中发奋读书,后来做了北宋的中央高层干部。
吕蒙正在京城开封刚做副宰相时,有个家里有点钱的公务员在背后指着他说:“这小子是乞丐出身,竟然也能在这儿当官,真是搞笑!”吕蒙正听到了这句话,却假装没听到。
当时,吕蒙正的一个下属就气愤地对吕蒙正说:“一定要追查此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然后,就要去调查那个公务员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
吕蒙正笑了笑,说:“若是追查此人,知道了他的姓名,一定终生不会忘记,恐怕就会成为彼此一生的怨恨,倒不如不知道来得干净。
再说,他说说,对我又没有什么损害,还是不追查为好。”听了吕蒙正的这番话,下属都很佩服他的胸怀和大度。  
“恩情易忘,怨恨难消。”吕蒙正这样做,目的是把怨恨拒绝在心灵之外。
记恩不记怨,需要宽容和雅量,这是一种大智慧。

怨恨是一种心魔
事实上,怨恨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性反应,它是被写在人类基因中的伤痛感,如果没有正念,正好让它处处显露。
它表现出来的狭隘,正是基于自私、自我的执念。却不知道诸法无我,众生同体,所以恨来恨去,实际上只是伤害了自己。
佛学中不主张以怨止怨,因为怨只能增怨,不怨、正直和爱才能止住怨恨。
世人却不明白,凡事都睚眦必报,以怨报怨的结果,使得冤怨相报永难了。
更有甚者,当其怨恨的对象已经逝世多年了,某些人竟然还在报怨、憎恨。
怨恨首先是个认知问题,不能正确归因,所以就执著在“别人伤害了自己”这个假相上。却不知道,万事皆系于因缘,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伤害到任何人的。
其次怨恨便是习性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怨恨、憎恨别人,当看到不顺眼,不合己意就心生憎恨,更不用说有重大利益冲突了。
解决认识问题需要树立正念,而解决习性问题,就非修习正念不可了。
当人修习正念,觉察内心里的怨恨,看清楚了它的狰狞面目,就会与它划清界线,然后就看着它消失了,让它彻底过去。
说到底,怨恨还是一种心魔。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有钱人家的公子哥。画家知道他是一位大臣的儿子。
这位大臣年轻的时候曾经欺诈这位画家的父亲使得他心碎而死。
这位年轻的公子哥停留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其中一幅。
“喏,我要这幅画!”公子哥冲着画家比划着:“多少钱?”
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画遮住了:“我不卖!”
“为什么?”公子哥好奇地询问。
“我就是不卖。”画家沉默了,不再理会公子哥的恳求。
公子哥无奈地离去了,但是他仍然非常喜爱画家的这幅作品。
从此,公子哥就得了心病并憔悴不堪。
爱子心切的父亲为儿子出面了,他找到了这位画家,表示愿意出髙价购买他的作品。
可是,画家却回绝了他的请求。
他宁可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做摆设,也不愿意出售给曾经害死自己父亲的人。
画家阴沉着脸坐在自己的画前面,自言自语道:“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会画一幅他所信仰的神像,这是他救赎自己、表现自己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神像画得与之前的作品不同了。这使他非常苦恼,他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因。
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了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发现自己刚画好的这幅画,神像的眼睛竟然就是那位大臣的双眼,而神像的嘴唇也与大臣的是那么相似。

他把画撕成了碎片,并且大声喊道:“我的报复已经回到自己的头上了。”


打破仇恨的魔咒

一个越怨恨,人生越糟糕,然后更加怨恨,人生就更加糟糕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直到无力自拔。
要想打破这个命运的魔咒,唯有修习正念,看见自己的怨恨之心,面对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它,重新开始塑造善与幸福的人生。

新佛系生活中没有怨恨,更没有仇恨,只有爱与正念,聊愈与慰藉。
怨恨是不觉醒的产物,它将人生陷入无边的黑暗中,正念启动了意识之光,照亮了一切,理性便取代了习性,幸福就取代了苦痛。
事实上,人生本来就应该就是幸福的。


上海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18221406898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 C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灵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上海灵炼人才服务中心运营服务 沪ICP备15007885号-1 31011502401985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振兴路25号 EMAIL:xshrcw@qq.com 统计

人力资源证: (沪)人服证字[2023] 第1200019323号

Powered by 上海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